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群建设
青海理论网
党的生活
青海文明网
青海社科网
青海国防教育网
青海文化艺术网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青海统一战线网
地方频道
西宁
海东
玉树
海北
海西
果洛
大通
湟源
平安
民和
治多
杂多
囊谦
海晏
刚察
祁连
门源
格尔木
乌兰
玛沁
久治
尖扎
河南
贵南
共和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藏文网
国内
理论
扶贫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问政
汽车
分类
新闻
国际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党建
专题
图片
舆情
论坛
健康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节会
> 正文
分享到:
《焦点访谈》关注王家坝泄洪之后:当地已制定恢复生产预案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20-07-22 16:16:01
安徽阜阳王家坝地处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是淮河上中游的分界点,建在这里的王家坝闸被认为是淮河防汛的“风向标”,有“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称号。而王家坝闸东北面是蒙洼蓄滞洪区,那里居住着近20万人。7月20日,王家坝的水位超保证水位,持续上涨,这一河段洪水红色预警。上午8点半左右,国家防总下令王家坝开闸分洪,蒙洼蓄滞洪区启用。为什么是王家坝?蒙洼蓄滞洪区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生活在蓄滞洪区内的居民现在怎样了?
7月20日8时30分左右 ,淮河王家坝13孔闸门全部开启,向蒙洼蓄洪区分洪。
王家坝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两部分组成。王家坝控制闸于1953年建成,2003年11月,老闸拆除重建。王家坝闸一共13孔,设计流量为1626立方米每秒,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
王家坝闸处于淮河上游和中游的交接点、河南与安徽两省分界处。王家坝闸以上为淮河的上游,长约360公里,落差178米,而且上游地处山区,因此一旦洪水下泄,很快就会到达王家坝闸。王家坝至洪泽湖中渡为中游,中游坡度突然平缓,其中,下游洪泽湖的地势还高于淮河蚌埠段,造成淮河水排泄阻力大,由此淮河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王家坝闸是保护淮河中下游的一道安全屏障,是淮河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自1954年至2007年,王家坝闸先后15次开闸蓄洪,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防洪安全,立下了功劳。
今年7月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支流水位全面上涨。7月17日22时,王家坝水文站涨至警戒水位27.5米,淮河发生2020年1号洪水。7月18日15时,淮河干流王家坝站28.00米,超警戒水位0.5米且继续上涨。从7月19日夜间到20日凌晨,蒙洼蓄洪区的群众连夜转移蓄洪区的生产物资。据统计,整个蒙洼行蓄洪区四个乡镇、2000多人全部连夜转移。7月20日凌晨2时左右,王家坝水位超出保证水位,淮河挂起洪水红色预警信号。
7月20日8时30分左右,王家坝闸水位已达29.75米,超过保证水位0.45米,接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开闸泄洪。这是时隔13年后,王家坝再度开闸蓄洪,也是第16次开闸蓄洪。王家坝闸开闸后,淮河水从这里流入蒙洼蓄洪区。
所谓蓄洪区,是指利用低洼地区分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区。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总面积180.4平方千米,区内耕地面积19.74万亩,设计蓄洪水位27.8米,设计蓄洪量7.5亿立方米。
7月21日上午8时30分,距离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已过去24个小时,记者在距离王家坝闸最近的王家坝镇,沿着保庄圩大堤一路行进,看到这里大部分的农田和道路已被洪水淹没。
现在王家坝镇区域蓄滞的洪水已有3米深,在前往庄台的途中,王欣和队友非常小心。
蒙洼蓄洪区里一共有四个乡镇,涉及居民19.5万人。由于近年来实施的移民迁建政策,绝大部分居民此前已安置到安全的庄台或保庄圩里居住。在蒙洼蓄洪区里,目前共有131个庄台和6个保庄圩。
郑台孜庄台位于阜南县王家坝镇,这里共有居民300多人。刚上庄台,记者恰巧碰到阜南县王家坝前线防汛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来庄台走访座谈。
这些问题都被李同使一一记录,李同使是阜南县自然资源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昨天被抽调到郑台孜庄台驻点工作,这段时间他将吃住在庄台上。
郑应友今年54岁,从小就在庄台上生活,经历了多次蓄洪。他告诉记者,虽然蓄洪对大家的生活还是会带来一定影响的,但是大家的心态都还好。
在蒙洼蓄洪区的东部,是曹台退水闸。曹台闸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共28孔,设计泄洪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当蒙洼蓄洪区的蓄水量超过设计蓄洪量时,可以开启退水闸,洪水会流向淮河中游。
洪水退去之后,如何加快恢复生产,当地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预案。
鉴于淮河干流汛情严峻,截至目前,除了蒙洼蓄洪区,安徽省还启用了淮河颍上南润段、姜唐湖、邱家湖三个淮河行蓄洪区,以缓解下游的防洪压力。
自从1953 年建成以来,王家坝闸已经先后在12个年份15次开闸分洪,而7月20日的开闸分洪,是第16次,也再次为削减淮河洪峰、保淮河安澜,立下汗马功劳。而蒙洼等几个蓄洪区的老百姓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为了防汛抗洪的全局,他们退守在一个个庄台上。退水前的这段日子,他们的生活可能不是那么方便,甚至还会有一些困难,但孤岛上的他们绝不会孤单,因为他们的背后有国家。洪水,终将退去;家园,也将重建。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要闻
更多>>
迈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十三届二次全会...
我省出席十九大的基层代表深入基层宣讲...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 小山沟里,句句乡音...
国安委检查组完成对我省安全生产大检查...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和选举...
省领导动态
省委
省政府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开幕 王国生主持...
王建军主持召开青海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省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仁青加主持...
王晓等西宁市领导与老年人共度重阳佳节
省委统战部召开党外人士通报会 公保...
本网原创
更多>>
青海健身健美锦标赛完美落幕 高原肌肉秀...
2017“激情柴达木”越野摩托车场地大奖赛...
西宁机场新开多条国内外航线
西宁...
青海省总工会给格尔木单身青年职工当“红娘”
青海首次公布地理国情"家底" 平均...
图说青海
更多>>
武警官兵徒步登...
同德县结合扶贫...
高原戈壁中的“...
青海省第七届健...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